1946年10月10日,美国总统杜鲁门第一次将自由勋章授予一名中国人,一位著名的抗日战神,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攻击。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抗日第一战将,歼灭日军最多,仅他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,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人。他就是薛岳上将。
(薛岳将军。网络图)
1896年,薛岳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。两年后,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,当时数千人报考,只收120人,而他榜列第三十二名。二十四岁时,薛岳正式投身军旅,第一个职务是中华革命军闽粤军第一师中尉排长。1935年任贵阳绥靖主任,一度代理黔省主席。抗战开始后,薛岳主动请缨杀敌,率部参加了“八一三”上海抗战。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,负责指挥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对日作战。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,淞沪会战爆发。薛岳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,编入左翼军,投入淞沪战场。20日,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,以龙云为司令,薛岳为副司令。这期间,薛岳三次电呈蒋介石,请缨出征。9月下旬,日军进攻刘行、罗店,战斗十分激烈。薛岳“指挥泰然”,“亘日夜,守电话机,口授口令,倦即命从官设帆布床假寐。遇苦战或即阵地擘画,寻复由安亭遍巡各部,虽硝烟起前,弹雨纷集,从者或色骇,不顾也”。刘行、罗店失守后,日军分路进犯蕴藻浜、杨泾等地。薛岳担任左翼军中央作战区总指挥,在蕴藻浜南岸一带坚守半个多月。10月下旬,激烈的战斗移至江桥镇、小南翔、陈家行、广福镇地区。他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在竹园村与日军展开争夺战,猛攻五次,失而复得,给敌重创。其部也损失严重,生存者不足十分之二三。不久,日军绕到杭州湾在金山卫登陆。左翼军侧背受到威胁,被迫撤离上海,退保吴福线。11月13日,薛岳上任左翼军总司令,奉蒋介石的命令进行吴福线军事部署。他将国民革命军四个集团军划分为左翼和右翼防军。可是布局尚未就绪,日军便从长江茆口、徐六泾口、浒浦口等处登陆,情势危急。不久,被迫向锡澄防线撤退。蒋介石打算凭借锡澄线的坚固国防工事与敌决一死战。薛岳也表示:“只须长兴、吴兴方面可以稳守,则与其在南京附近与敌做最后决斗,不如在锡澄线。”可是,几十万部队向锡澄后撤时,受到日空军的狂轰滥炸,加上道路泥泞,行动缓慢拥挤混乱。到达目的地时,国防工事的钥匙又不知在谁手里,无法利用其阻击日军。12月12日,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陷落。万家岭大捷1938年5月,薛岳升任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,指挥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的汤恩伯、商震、孙桐萱、曹福林等部。蒋介石颁布武汉卫戍区战斗序列。薛岳任该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,不久又升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。
6月初,日军兵分两路,一路从归德等地西犯,占领了睢县,迫近兰封、杞县,一路向太康进犯,以解被困在三义砦、曲兴集、罗王砦土肥原部之围,进而攻击开封、兰封等地。蒋介石怕主力被消灭,令薛岳将部队撤往京汉铁路以西山地,前敌总司令部迁往洛阳。薛岳奉命指挥南浔铁路沿线和鄱阳湖沿岸的防卫,以粉碎日军从南面包围武汉的企图。他令国民革命军在南浔正面构成“反八字形阵地,如袋捕鼠,又如飞剪,敌犯右则中左应,犯左则中右应”。随即歼灭101师团大部,并将一0六师团阻于马回岭。日军第27师团向瑞、武进犯,攻陷茶陵园、白石崖等地,为解除被包围的两个师团的困境。薛岳迅速地从南浔线正面调集主力部队,以优势兵力向敌进攻,在麒麟峰全歼铃木联队,在三角尖、金轮峰、南康尖也歼灭日军七八百名。10月初,日军第106师团乘薛岳将正面兵力调往瑞武一线之机,迂回到万家岭的哗街、老虎尖石一带,企图解救第27师团之危。薛岳立即调集德安、星子、瑞昌、武宁和南浔三方兵力,以绝对优势围歼窜犯之敌。薛岳指挥各路部队发起总攻,歼灭日军以及配属部队,计一万余人,并有三百余人被俘。新四军军长叶挺称:“万家岭大捷,挽洪都于垂危,作江汉之保障,并与平型关、台儿庄鼎足而三,盛名当垂不朽。”长沙会战广州、武汉相继陷落后,粤汉间的湖南成为日本侵略者攻击的主要目标。1939年9月,薛岳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,指挥第一次长沙会战。第一次长沙会战历时二十余天,歼敌约两万人,是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损失最大的战役,对日军士气打击非常大。事后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:“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,其战斗意志之旺盛,行动之积极顽强,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。我军战果虽大,但损失亦为不少。”蒋介石在给薛岳的嘉勉电中也掩饰不住喜悦之情:“此次湘北大捷,全国振奋,诚是为最后胜利之佐证,而对于人民信念、国际视听,关系尤钜。骏烈丰功,良深嘉庆。”日军第二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。1941年12月23日,日军出动第40师团主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。
(薛岳将军在指挥长沙会战。网络图)
薛岳总结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,提出了一套利用湘北复杂地形,与敌后退决战的“天炉战法”。日军先乘大雨和夜色突破了我军前沿阵地,渡过新墙河,扑向汨罗江北,并与沿粤汉线南下的日军第3师团会合后,很快攻至汨罗江南岸,进入国军设伏区域。薛岳向所部官兵下达手令:“第三次长沙会战,关系国家存亡。岳抱必死决心、必胜信念。”他要求“各集团军总司令,军、师长,务必确实掌握部队,亲往前线指挥,适时捕捉战机,歼灭敌军”。日军第3师团在飞机支援下向长沙东南阿弥岭等中方阵地发起了进攻。薛岳下令第10军李玉堂布下巷战阵势,守卫长沙市区。双方在长沙东南郊展开激战,拼死争夺,几乎所有据点都反复易手。当日军看到被中国内外线兵团包围的危险准备撤退时,薛岳即命令各部队从不同方向对敌军展开围追堵截。日军且战且退,损失惨重。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错纵横的复杂地形,继续以各种方式追击,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。第三次长沙会战,日军伤亡5.6万余人,被俘139人,中国军队伤亡2.8万余人,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。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,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,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。薛岳将军更是因此被日军称之为“长沙之虎”。